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社会实践安全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望城路165号

邮编:421500

邮箱:hyddtj@163.com

电话:0734-8591999

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本、进课堂”的必要性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09-07  浏览:5448人/次

                          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本、进课堂”的必要性




新时期的大学生担负着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须坚持以培养人为中心,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任务。虽然有人认为安全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从整体上看是好的,大学生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但有一些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差

新时期许多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滞后,个性趋向稳定性,但可塑性大,具有人生观不明确、做事麻痹大意、法制观念淡薄、遇事欠思考、社交需求强烈,但经验不足等特点。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惑。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一些大学生受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腐败违法、犯罪等不良因素影响,私欲膨胀,表现为不注重道德修养,思想麻痹,疏于自身安全防范。一些大学生忽视法律知识学习,在学校学习了相关法律课程,但针对实际生活中事物,却存在许多法律盲区,法律观念淡薄。许多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完全是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考试过关后,并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制观念提升为法律意识,学以致用,指导其行为。还有一些大学生日复一日单调的学习,以至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做事急于求成、做事不思考不加选择,使得自己或他人处于不安全境地。比如个别大学生单独到校内或校外的僻静处,更有甚者在不明事由的情况下跟随陌生人出校(做家教等),常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的问题日益突出,令人心痛。

  (二)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弱

如今,许多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但表现为安全意识低,而且缺乏安全防范能力,如遇到现金、银行卡、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或遇到歹徒抢劫、行凶等不法侵害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大学生防范能力共同构成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二者有时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高低是最终评价大学生安全教育程度的标准。在大学生安全问题上如果不能筑起思想防线,就很难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新时期的大学生是在家长的监护下还有学校的庇护下,无忧无虑走进大学的,大多数同学都没受到什么挫折。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安全意识差,容易掉以轻心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在校园内,时常有一些前来寻访的熟人、老乡、同学或朋友的朋友等,这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许多同学缺乏刨根究底的习惯和必要的警惕。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刚进校门的新生)疏于防范,感情用事,对陌生人缺乏警惕心,这在客观上很容易给行骗者以可乘之机。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一些大学生在外出时,不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携带物品,把自己的行李交给陌生人来暂代保管;对于不认识的人,随意告诉自己的真实情况,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等等。实际生活中许多大学生人身、财产受侵害都是因为防范能力低引起的,当面临安全问题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不知如何控制利益不被侵害,常常表现为遇到安全事件不沉着、不冷静,慌作一团。有的大学生向歹徒求饶;有的大学生采用暴力冲突方式(自身力量弱小情况下)反抗,以肉体伤害为代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受害大学生不会应用正确的防范措施、用智慧、用法律武器斗争,不知道报警、报告学校、告诉家长等。这些事例都表明,大学生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亟不可待。

  (三)大学生潜在不安全隐患较多

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诸多的不幸。高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目前,高校主要存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爆炸事故、盗窃和诈骗、社会交往不安全以及大学生自杀等安全隐患。高校安全工作存在先进的安全设施不足(质量不过关)、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不适用,消防演习流于形式等。同时,一些大学生存在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低、安全防范技巧不达标,学校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漏洞,社会不安全大环境等都对大学生安全问题构成潜在的威胁。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学生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在校园屡遭非法侵害,校园刑事案件不断,和谐校园的构建将成为海市蜃楼。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安全常识的系统掌握,能有效地预防非法侵害,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制止违法犯罪,正视和化解矛盾,减少校园内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全方位、多种途径对大学生实施的安全教育,正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二、安全教育“进课本、进课堂”是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高等学校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包括对全体学生的普法教育、入学安全教育、事故后的安全教育、日常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等。客观来讲,这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收到了一定效果,对学生起到提醒、提示、忠告、劝说和约束的作用,但成效并不是十分显著。在校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屡屡发生;因违章用电造成的火灾不断出现;有多名学生在交通事故中丧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不断增多的趋势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对大学生进行较系统安全教育的工作亟需不断加强。学校也是造成大学生不安全的因素之一,高校教育、管理、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设施对大学生的安全都有直接的影响。这里的学校原因主要指教育、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在安全方面的漏洞。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安全影响很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一些高校注重知识传授,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上缺少力度,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基本的授课完成的,高校政治课在培养四有新人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当前社会复杂情况对安全的需要相比,高校所开的政治课内容相对较笼统,且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具体安全内容不多,不成体系,还有许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没有涉及到,需要补充。在这一点上构成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法律的一个空白。 

另外,政治课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意,很难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一些教师授课仅仅拘泥于书本,偏重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不能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大学生个人实际相结合,不能完好地解决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一些教师往往忽略大学生在学习中主体的作用,偏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没有按安全教育先导性对学生施教,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安全缺少实效性。对新时期大学生面对安全问题应当怎样解决等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深入剖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从而可能会引发各种不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一些大学偏向应试训练而缺少能力培养,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管束,从思想上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使得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安全问题出现残缺。

(二)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校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理念,是高校育人的前提。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点。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社会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复杂化,互联网广泛应用,大学生自身特点等原因,致使高校管理工作进入了瓶颈期。新的形式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会引发大学生步入不安全境地。大学生管理的理念、管理体制和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队伍建设等与现实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会引发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出现。一些高校管理工作者对管理问题在思想上存在麻痹心理,缺乏对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大学生管理工作与大学生安全相结合,淡化安全意识,没有把安全意识放到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对大学生的安全管理思想不统一,从而致使高校各相应部门在对学生管理中出现责任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大学生管理是与大学生教育是相交融的,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教育、引导、规范和服务的过程,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教育工作,具有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所包含的规律。大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课内外活动管理、生活管理等,大学生管理的质量如何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教育与管理相脱节,仅限于具体的事务管理,忽略了管理也是教育这一理念。一些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以学生为本”,忽视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能发挥大学生在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在大学生管理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缺乏沟通和交流;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很少参与;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出台前,不进行对大学生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很多管理规定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学生管理的重大事项上不尊重事实,在管理方法上不能针对大学生新时期新特点进行改进,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得不到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支持。一些高校管理手段简单生硬,时常出现侵犯大学生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现象。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导致高校管理的效率低下,出现大学生安全危机。

尽管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但教育内容的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以及教育时间的滞后,达不到安全教育目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本、记学分、制订教学大纲、研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创建“全程化”安全教育模式,要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入学前、在校期间四年以及毕业离校等三个关键时点,在准新生、第一学期、第三学期、第五学期、第七学期和毕业生安全离校的各个时期,针对学生的不同安全需求,开展分阶段式安全教育。以第一课堂《安全教育》系统传授安全理论知识为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自觉约束行为,养成安全行为习惯。通过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与学生开展交互式教学,在交流中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通过定期组织实践演练,教会学生掌握安全自救防范技能。以指导安全校园学生社团开展系列主题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为副线,充分挖掘第二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开阔以及能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优势,拓宽第二课堂教育渠道,从满足学生安全需要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自己策划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促使参与的学生在活动中实施自我安全教育,从而拓宽安全教育途径,延伸安全教育时间,构造覆盖各专业全体学生的四年不断线、全年不断流的安全教育体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本、进课堂”的具体设想

全面系统的课程教育,将安全知识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课时、教材、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安全知识,防范技能和自救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现如今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多属于抓重点的安全教育,而要做到全面普及安全教育,只有通过把安全教育入课堂,做好完备的教学计划,系统的讲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这里所指的全面系统的课程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

(一)  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整个课程的统筹规划。

  1.课程学科规划

安全教育课程是高等学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安全观念,掌握现代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态度和现代安全技能的综合课程。从课程计划、备课、课程讲授、考勤、课程实践、考核、给予学分、总结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借鉴学校比较完善的其它必选课的做法,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常设性的、实用性的课程。首先,将课程纳入学校的统一安排,使课程能在开学前就进入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上课时间、考核时间,课程实践时间等细节,这样可以省去诸多协调环节,也能使授课教师更加从容。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应是第一课堂,而不是通常大家所提的第二课堂,高校的第二课堂,往往是一些知识性的讲座,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学生上课率都远低于第一课堂。高校大学生安全知识课应当针对所有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课程安排应和法律基础课、国防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一样对待,安全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只有一部分学生选修的安全知识课是达不到实际效果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根据需要一般应安排 816学时,可以采取其他公共课相同的方式授课,两节课合上,学生以60100人为宜,人数太多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鼓励授课教师提升自身层次,要求授课老师参与学校的岗前培训。

  2. 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通过安全教育,要使大学生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养成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及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要使大学生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掌握安全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和校园环境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掌握以安全防范及安全管理为基础的自我保护、沟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三是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达到大学生能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安全法律法规,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维护校园及社会安全稳定的目的。对于授课者来说,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出安全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不断完善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研究,研究出好的科研成果,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学会突发事件的应对,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必须采取知识传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除了讲解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并进行深入地分析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的思考,辅助以必要的消防安全展览、交通事故展览等,从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技能等多层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是要加强立体化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网站的作用;二是要推行“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选用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本,是指高校要把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列入教学大纲和计划,选用适合本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大学生安全课程应选择一本权威性的大学生安全知识为蓝本,将内容分解为教育动员及课程绪论、高校治安形势与大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维护、防止网络侵害及社会实践安全、防火安全与交通安全、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心理安全及维护国家安全等几个方面。大学生所受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不能过于宽泛,要有一定理论性和实用性,通过令人信服的案例说理和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上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才安全。高校安全教育课时有限,教材应通俗易懂,教材的内容和资料要新,陈旧的资料和呆板的说教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教材要尽可能全面和系统,如果课堂教学不能讲完,还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不管选用哪种教材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实际授课时,最好结合本校学生安全方面的实际,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教授者应精心制作课件,抓住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的特点,多方收集资料,充分应用近年来发生的与大学生有关的安全案例,以案例现身说法,让课程变得有趣以外,还能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制作不同特色的课件,在课件中充分发挥PPT的动画、视频功能,使课件能吸引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利用提问、留思考题、课堂趣味测试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以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安全教育“进课本、进课堂”的师资建设

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应当既懂法律知识,又了解大学生安全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而且拥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法律教学部门以及安全保卫部门干部中选拔。近年来,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干部的学历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系统地学习过法律和安全知识,保卫工作人员时刻在高校安全保卫前线,他们懂得高校的实际,了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又经过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实践,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师的任务。

    另外,要逐步建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及教学水平都比较高的队伍。一是要培养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可以请相关业务部门专家给任课教师开专题讲座。二是送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者参加国内外安全课程的研讨会,提高业务水平。三是成立安全教育教研室,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讲课水平;积极参与横向及纵向的科研工作,积累各种科研的经验,使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穿插大量的实践知识,更加丰富课堂内容。

 (四)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分,严格考核

国家教育部几年前就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落实学分提出明确的要求,北京等地教委也反复强调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要落实学分。其目就在于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一保证。高校首先应争取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然后再由学校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具体落实学分。本科生学分计算有规定,学分与学时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一般情况下16学时算1学分,8学时算0.5学分。高校教学学分安排非常紧张,安全教育课程不能占得太多,只能妥善安排,有基本学时保证即可。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学分,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落实,以 0.5学分一1学分为宜。大一修完,经考查合格,由保卫处专职老师负责向教务处报送,经教务处审核后给予学分。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演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3项组成。同时要严格考勤,严肃考试。在课堂讲授中,安排学生干部组织考勤,保证学生的出勤率。最后按照学校必选课考试的要求组织考试,每班两名监考老师进行监考,结合日常的教学演习活动,学校在期末统一组织考核。最初可以采用答题卡的形式,逐步完善后采用更加便捷、高效的网上答题系统。从考勤和考试环节保证学生的参与率,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五)加强课程实践,建设安全教育实践基地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可以将课程的实践环节也纳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课堂讲授完有关逃生疏散内容后,以课室为疏散地点,在下课后进行逃生疏散的演练;或者是结合学生寝室宿舍楼群的特点,开展宿舍消防逃生演习。大学生安全知识课从课时安排上,课堂授课时间不算多,但在社会治安严峻形势下,火灾、爆炸、恐怖活动及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发生情况下,教会学生保护自己、掌握安全逃生的知识与技能十分必要。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安排时,一定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进行逃生演习,让学生在假设发生各种事件后的紧急情况下得到安全逃生体验。逃生演习一定要精心准备,精密组织,避免慌乱,杜绝“踩踏”的发生,保证参加演习学生的人身绝对安全。至于灭火器材的使用等实际操作,可以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中解决,不一定占用课堂教育时间。另外,学校可以与教育等相关部门联合建设安全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供校内安全教育实训使用,同时也可以定期向社会开放,进行全民安全宣传教育。

 (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不同的时间段,学校的工作重点不同,社会面上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不同,因此安全宣传教育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契合。安全教育管理者可以多渠道进行安全宣传:创建更新安全教育网站、保卫处网站及保卫处微博,将特定时期的典型案件在网络上发布;适时更换安全宣传专栏内容,进行专题的安全教育宣传展等。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比如在网络上可建立一些常识性的安全防范知识小测验,并且可设置安全咨询内容,在安全咨询中大学生既可留实名也可匿名。工作人员可以创立安全教育论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咨询,咨询具有平等性和自主性。网上安全咨询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非常便捷,可以缩短咨询者和来访者的时空距离。网上大学生安全咨询则应由专业的老师进行解答。通过网络安全咨询,高校针对大学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可以早发现、进行合理监控、合理干预、做出相应的安全处理。